兒童抽動癥(抽動穢語綜合征)是一種以不自主運動和發聲為特征的神經發育障礙。近期因為不同程度的抽動而就診的孩子越來越多了,在診室內常常被家長問及如何通過吃避免和緩解孩子的發作。當然,除了藥物治療、行為干預等治療外,科學的飲食也可通過調節神經遞質平衡、減少炎癥反應等方式輔助改善癥狀。下面我們來談談家長如何進行飲食管理。
一、核心營養原則:平衡與規避
1. 穩定神經遞質的關鍵營養素 蛋白質:促進多巴胺合成,穩定情緒。每日需保證魚、蛋、瘦肉等優質蛋白攝入,如深海魚類(富含ω-3脂肪酸)或雞胸肉(低脂高蛋白)。 鐵與鋅:缺鐵易導致貧血,影響神經傳導;鋅缺乏可能加重抽動。推薦適量攝入動物肝臟、牡蠣、南瓜籽等食物。 維生素B族:維生素B6、B12參與神經遞質代謝,全谷物、堅果和深色蔬菜是理想來源。
2. 嚴格規避的風險成分
人工添加劑:人工色素(如檸檬黃)、防腐劑(苯甲酸鈉)可能刺激神經系統,需減少糖果、膨化食品攝入。
高糖與反式脂肪:蛋糕、含糖飲料引發血糖波動,炸雞、薯條中的反式脂肪加劇炎癥反應。
致敏與不耐受食物:牛奶、雞蛋等常見過敏原可能誘發癥狀,建議逐步排查并調整飲食。
二、 推薦食物清單與搭配建議
1. 早餐優選 燕麥牛奶粥:燕麥(補膳食纖維)+ 牛奶(鈣)+ 核桃碎(ω-3脂肪酸),搭配藍莓(抗氧化)。
蔬菜雞蛋餅:全麥面粉(B族維生素)+ 雞蛋(蛋白)+ 菠菜(鐵),少油煎制。 2. 午餐搭配 清蒸鱸魚:優質蛋白+ω-3脂肪酸,促進大腦發育。
雜糧飯:糙米、藜麥提供B族維生素,搭配西蘭花(維生素C)和胡蘿卜(β-胡蘿卜素)。 3. 加餐選擇 無糖酸奶+香蕉:益生菌調節腸道,香蕉補充鉀和色氨酸(助眠)。 原味堅果混合包:杏仁、腰果(鋅)+ 南瓜籽(鎂),每日不超過10克。
三、家庭飲食管理實用技巧
1. 食材選購技巧 肉類:選擇冷鮮肉,避免注水肉(按壓有彈性、顏色鮮紅為佳)。
糧油:選購非轉基因油品(如亞麻籽油、花生油),減少鋁制餐具使用以防鋁攝入。
2. 烹飪方式優化 蒸煮替代油炸:如用空氣炸鍋制作“無油雞翅”,減少油脂氧化產物。
天然調味:用蔥、姜、蒜代替味精,番茄天然酸味提升食欲。
3. 飲食記錄與觀察 制作“飲食-癥狀日記”,記錄每日食物種類及抽動發作頻率,幫助識別敏感食物。
四、家長常見誤區與科學解答
誤區1:多吃補品能根治
解答:蜂王漿、蛋白粉可能含外源性激素,干擾內分泌,需遵醫囑使用。
誤區2:完全忌口就能控制癥狀 解答:過度限制營養反而影響發育,應保證食物多樣性,逐步排除可疑致敏物。 誤區3:喝骨頭湯補鈣就行
解答:骨頭湯鈣含量極低,建議適宜攝入牛奶、豆腐或芝麻醬補鈣。
五、綜合干預建議
1. 行為與環境調整 減少電子屏幕時間,保證每日1小時戶外運動(如跳繩、游泳),促進多巴胺分泌。 營造安靜學習環境,避免過度刺激誘發抽動。
2. 醫療協同管理 定期檢測血鉛、鋅等水平,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或鎂制劑。
結語:飲食調理是兒童抽動癥綜合管理的重要環節之一,但需與藥物治療、行為干預相結合。家長應保持耐心,通過科學飲食為孩子構建健康基石,同時關注心理支持,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。
專家介紹
李錦璐 兒童保健科、營養科副主任 主治醫師
擅長兒童生長遲緩及精神發育遲緩,孤獨癥的診斷和治療,發育行為指導與干預,嬰幼兒喂養指導,常見營養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,兒內科常見病與多發病的診治等。工作10余年,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。(尹紅婭 李錦璐)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